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地化所”)于1966年在貴陽成立,主體由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從北京搬遷而來。
建所以來,地化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在我國建立和發展了以礦床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第四紀地球化學、天體化學、實驗地球化學、有機地球化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元素地球化學、構造地球化學、流體包裹體地球化學等為主的地球化學學科體系;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是我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和首批博士后流動站建站單位,在所學習和工作的16位科學家先后當選院士;高度重視科研平臺建設,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個國家野外臺站;高度重視學術交流,創建了全國一級學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為推動全國同行的學術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取得了包括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在內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為地球科學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地化所目前設有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重點實驗室、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和生態環境與資源利用研究中心5個研究機構,具有一流且配套的儀器設備和實驗研究設施。地化所現有在職職工(含項目聘用)38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另有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在站博士后400余人。目前承擔有中科院專項B、國家重點研發專項項目、國家基金重大項目、創新群體項目等重要項目500余項。
“十四五”期間,地化所面向關鍵礦產資源供給安全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戰略需求,針對地球與行星演化、關鍵礦產資源成礦與高效預測、喀斯特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重大前沿科學問題,聚焦關鍵礦產成礦理論和找礦預測方法體系創新,構建3000米以淺找礦勘查/預測技術方法體系,為我國關鍵礦產找礦突破提供重要科技支撐;結合我國深地和深空探測工程進展,系統開展類地行星深部特征與過程及月球和火星地表環境演化研究,構建數字行星大數據云平臺,推動地球與行星科學的跨越式發展;創立和發展喀斯特系統科學理論,打造喀斯特系統科學原始創新策源地,突破脆弱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與治理及生物資源利用關鍵核心技術,為喀斯特區生態環境保護及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系統科技解決方案。
衷心感謝您對地化所的關注,并期待在未來歲月中繼續得到您的支持和幫助!值此機會,我代表地化所全體職工誠邀海內外學者加盟與合作,歡迎有志獻身于地球化學研究的優秀青年來所工作。讓我們攜手并肩、協力創新,為發展地球化學事業、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2年4月